{{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你是否常常想吃得健康卻無從下手?或者在減脂、增肌時,不知道該攝取哪些營養才正確?
其實,無論目標是控制體重還是提升體能,了解並掌握三大營養素的攝取比例,才是打造健康飲食的第一步。
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次搞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角色、每日所需的熱量分配比例、以及最簡單實用的計算方式,讓你從今天起吃對每一口!
所謂三大營養素,指的是:
這三類營養素是人體主要的熱量來源與生理運作的基礎材料。每一種營養素都有其獨特功能與攝取重點,缺一不可。根據衛福部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總熱量應該依下列比例分配¹:
營養素 | 建議攝取熱量比例 |
---|---|
碳水化合物 | 50%~60% |
蛋白質 | 10%~20% |
脂肪 | 20%~30% |
每 1 公克蛋白質可產生 4 卡路里能量。
每 1 公克碳水化合物同樣提供 4 卡路里能量。
👉🏻 想要控制碳水但不失營養與飽足感,建議改選「真正的全麥麵包」,如【大約翰全麥烘焙】使用整顆小麥磨成的全粒粉製麵包。
每 1 公克脂肪可產生 9 卡路里能量,是三大營養素中最高的。
可透過 TDEE 計算器(點擊藍字即可進入計算器)
輸入身高、體重、年齡與活動量,即可得知每日所需卡路里。
假設每日熱量為 2000 卡,可這樣規劃:
營養素 | 建議比例 | 每克熱量 | 計算結果 |
---|---|---|---|
碳水 | 50%(1000 卡) | 4 卡 | 250 克碳水 |
蛋白質 | 20%(400 卡) | 4 卡 | 100 克蛋白質 |
脂肪 | 30%(600 卡) | 9 卡 | 約 67 克脂肪 |
已經知道每日熱量需求了嗎?
📌 輸入你的性別、體重與目標,我們幫你自動計算蛋白質、碳水、脂肪的建議攝取量:
👉🏻 點我啟動三大營養素計算機
營養比例應依個人年齡、活動量、健康狀況與目標彈性配置,以下為幾種常見族群的建議參考範圍⁶:
族群/目標 | 碳水化合物 | 蛋白質 | 脂肪 | 備註說明 |
---|---|---|---|---|
一般久坐上班族 | 50–55% | 15–20% | 25–30% | 維持體重與能量平衡,以提升專注力與避免血糖震盪為主 |
體重控制(減脂)者 | 40–45% | 25–30% | 25–30% | 提高蛋白質以減少肌肉流失,碳水維持在下限以提供基本代謝 |
健身/增肌者 | 45–55% | 25–30% | 20–25% | 碳水提供運動能量、蛋白質支持肌肉生長 |
老年人(>65 歲) | 45–55% | 20–25% | 25–30% | 隨年齡增加,蛋白質需求升高以維持肌肉與免疫力⁵ |
糖尿病或胰島素阻抗者 | 40–50% | 20–25% | 25–35% | 降低碳水比例,搭配高纖食材與健康脂肪以穩定血糖⁵ |
⚠️ 註:此表格僅供一般營養知識參考,若有特殊健康狀況(如腎臟病、胰臟疾病、懷孕等),應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進行個別化評估。
除了三大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對免疫力、代謝、腸道健康與情緒平衡都扮演關鍵角色。建議日常搭配多元食材,確保攝取來源多樣化,例如蔬菜、水果、堅果與全穀類。
相較於單純限制脂肪攝取量,選擇健康脂肪來源更值得關注。建議優先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來源,如橄欖油、亞麻籽油、深海魚等,並減少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攝取。
了解自己每天需要幾克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或脂肪後,將它們換算成常見食物的份量是關鍵一步。
畢竟我們不可能隨時帶著磅秤記錄每一餐的重量,只有把營養素轉換成「幾顆蛋、幾塊肉、幾片吐司」這樣具體的單位,才能真正應用在備餐、外食與日常選擇中。
了透過食物換算,你可以在備餐、點餐時快速判斷營養是否達標,讓控制攝取變得更實際可行。以下是常見食材對應的三大營養素含量估算¹²:
食物 | 蛋白質 | 碳水化合物 | 脂肪 | 備註 |
---|---|---|---|---|
1 顆雞蛋 | 約 7 克 | 0 克 | 約 5 克 | 適合蛋白質+脂肪補充 |
1 片白吐司 | 約 3 克 | 約 15 克 | 約 1 克 | 為精製澱粉,建議偶爾食用 |
1 片大約翰100%全麥吐司 | 約 3.8 克 | 約 15 克 | 約 0.8 克 | 高纖選擇,推薦替代一般吐司 |
1 碗白飯 | 約 3 克 | 約 45 克 | 0 克 | 若控制碳水量可改為糙米或地瓜 |
100 克雞胸肉 | 約 30 克 | 0 克 | 約 2 克 | 高蛋白、低脂首選食材 |
半顆酪梨 | 約 1 克 | 約 8 克 | 約 15 克 | 優質脂肪來源,含豐富膳食纖維 |
👉 建議搭配飲食紀錄 App(如 MyFitnessPal),幫助每日攝取更精準。
吃得對,不代表吃得無趣。選對來源,不只能維持理想體態,還能提升營養密度與飽足感。
🚚 全台宅配到府/超商取貨皆可
立即訂購 👉🏻 https://www.bigjohnbakery.com/
不建議。碳水為主要能量來源,完全不攝取會導致代謝紊亂、注意力不集中,建議選擇健康碳水如全穀類⁹。
若腎功能正常且攝取在建議範圍內,對健康無虞。不過長期高蛋白飲食應諮詢營養師⁸。但對於已有腎臟疾病或腎功能受損者,高蛋白飲食可能加重腎臟負擔,建議遵循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的個別化建議。
可以,但建議選擇高纖的全麥吐司,搭配蛋或優格,達到蛋白質與碳水的均衡攝取。
一般人只要有意識掌握大致比例即可;如有減脂、健身等目標者可搭配 App 協助。
本文僅提供營養知識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若有特殊疾病或飲食限制,請諮詢營養師或專業醫療人員。
編輯團隊 | 大約翰全麥烘焙
健康不是口號,而是每一餐的選擇。
用真正全麥的力量,支持你走上營養均衡與活力生活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