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水低蛋白飲食助長壽?科學實驗與長壽地區飲食揭秘

到底是『高蛋白低碳水』還是『高碳水低蛋白』的飲食方式,對健康比較有幫助?隨著各種飲食法在網路上風靡一時──從生酮飲食、低醣飲食到高蛋白飲食──我們不禁思考:哪一種飲食真的對身體比較好?

根據兩位國際知名生物學家的長期實驗,研究結果顯示,一種你可能意想不到的飲食組合,正好與多個健康長壽地區的傳統飲食相符合。這些發現不但讓我們重新思考『碳水化合物』的角色,也提供了實踐健康飲食的新方向。


科學實證:動物實驗揭示飲食比例是長壽關鍵

澳洲雪梨大學的生物學家大衛‧盧本海默(David Raubenheimer)與史蒂芬‧辛普森(Stephen Simpson)進行了一項為期30年的營養研究,涵蓋果蠅、蝗蟲、小鼠等動物,探討不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比例如何影響壽命與健康指標。

其中一項關鍵發現是:攝取比例較高的碳水化合物、較低的蛋白質的小鼠,在中晚年時期表現出更好的健康狀態,壽命也較長;而那些攝取高蛋白、低碳水的小鼠雖然較瘦、肌肉量較高,但壽命明顯縮短。

這說明:單靠減重或增肌並不能代表整體健康,飲食比例的平衡才是真正重要的關鍵。


飲食影響身體調節系統,適度蛋白質有助營養平衡

研究團隊指出,較低蛋白質的飲食可啟動某些與修復功能有關的代謝途徑,促進細胞穩定運作。這類代謝反應廣泛存在於各類動物體內,顯示營養比例對生理功能具有普遍性影響。

雖然動物實驗的結果不一定可直接對應到人類,但這些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幫助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做出更理性的選擇,找出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飲食比例。


長壽飲食啟示:高纖碳水化合物

根據丹‧布特納(Dan Buettner)所提出的「藍色寶地(Blue Zones)」研究,全球五大長壽地區(包括日本沖繩、義大利薩丁尼亞、希臘伊卡利亞等地)居民的共通點之一,就是大量攝取植物性食物與高纖碳水化合物來源。

以沖繩為例,傳統飲食中高達85%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佔9%、脂肪僅6%。主要來源是地瓜、蔬菜與豆類,富含膳食纖維與天然植化素。這與上述動物實驗中「低蛋白、高碳水」組別的飲食比例相當接近。

這些地區的飲食模式提醒我們:選擇天然、未過度加工的植物性來源,是健康飲食的重要方向之一。


選對好碳水,健康飲食的關鍵

許多人在減重時選擇「減碳」,但其實碳水化合物並非絕對的壞角色。研究顯示,攝取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與營養素的碳水化合物,如地瓜、糙米、全麥、豆類,對於身體代謝、腸道菌相、飽足感等都有正面影響。

這些「好碳水」能延緩消化速度、穩定血糖波動,與那些精製糖、白飯、白麵包大不相同。

因此,選對碳水來源,比一味減少攝取更有益於維持身體的整體平衡。而全麥麵包便是良好的碳水來源之一,以下為全麥麵包與一般麵包的營養成份的比較。

全麥麵包與一般麵包的營養成分比較:

營養成分 全麥麵包 一般麵包
膳食纖維 含量高 ⬆️ 含量低
維生素與礦物質 含量豐富 ⬆️ 含量較少
蛋白質 含量較高 ⬆️ 含量較低
精製糖 無或含量極低 ❌ 可能含有較高含量

☁️ 天然全麥麵包:健康飲食的簡單起點

優質高纖碳水化合物,大約翰全麥烘焙 是你理想選擇:

✦ 使用整顆小麥磨成的粉「全粒粉」製作麵包,保留完整小麥營養,飽足感滿滿!
✦ 天然「全麥魯邦種」酵母發酵:以傳統自然發酵工法製作,風味層次更豐富、助益腸道健康。
✦ 麵團製作過程無添加油脂、糖分,成分簡單,健康純淨。
✦ 提供多達 40–50 種口味,讓全穀變得更好吃、每天都想吃!
✦ 市面上少有麵包能符合國際全穀物標準,而大約翰全麥烘焙的 3 款麵包系列皆超過國際標準定義(全穀含量超過 51%)

51%全麥系列(全穀含量70%):在口感與營養之間取得恰到好處的平衡。柔軟中帶點嚼感,適合剛開始接觸全麥麵包的朋友。
100%全麥系列(全穀含量100%):選用全穀小麥製成,完整保留麩皮與胚芽,膳食纖維含量豐富,是想提升纖維攝取、注重健康飲食者的理想選擇。
黃金黑麥系列(全穀含量100%):結合全麥與黑麥的雙重營養,麵包本體帶有自然的微酸香氣與濃郁穀物風味,口感濕潤紮實。⁶


🚚 健康好麵包,輕鬆送到你家

透過我們的官方網站,你可以輕鬆選購各種全麥麵包,提供宅配到府與超商取貨兩種方便的配送方式,不管在哪都能享受無負擔的每日主食。(需要冷凍寄送,因此海外沒有辦法送達 QQ)

從日常飲食做起,打造更平衡的健康生活

健康飲食不必極端,關鍵在於選擇自然、均衡、少加工的食物,並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參考文章中的飲食模式,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營養攝取方式。從一片全麥麵包開始,用天然與安心滋養生活的每一天。

立即探索更多健康麵包 >> 大約翰全麥烘焙官方網站
🥖 精選【100%全麥】與【黃金黑麥】系列,為你的每日餐桌加點營養靈魂!

參考文獻

  • Raubenheimer, D., & Simpson, S. J. (2020). Eat Like the Animals: What Nature Teaches Us about the Science of Healthy Eating.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 Simpson, S. J., & Raubenheimer, D. (2012). The Nature of Nutrition: A Unifying Framework from Animal Adaptation to Human Obe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Buettner, D. (2008). The Blue Zones: Lessons for Living Longer from the People Who’ve Lived the Longest. National Geographic.
  • 麥田出版社 (2022)。《食慾科學的祕密,蛋白質知道》,作者:大衛‧盧本海默、史蒂芬‧辛普森。
  • Okinawa Centenarian Study – by Dr. Makoto Suzuki(1996–至今)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