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的原因、症狀與預防:如何透過健康飲食守護母嬰健康
懷孕期間血糖飆升,會對媽媽和寶寶造成什麼影響?妊娠糖尿病是一種懷孕期間才發生的糖尿病,雖然通常在生產後會恢復正常,但如果血糖控制不當,可能會增加孕期併發症風險,甚至影響寶寶的健康。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與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最新數據,台灣的妊娠糖尿病發生率約在 3% 至 15% 之間,並且隨著飲食習慣的變遷及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多孕媽咪可能在懷孕前就已處於糖尿病前期或有胰島素阻抗問題而不自知。
🍼 什麼是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懷孕後因為荷爾蒙變化導致血糖異常升高的情況。正常情況下,孕婦的胎盤會分泌多種荷爾蒙來支持胎兒成長,但某些荷爾蒙可能會干擾胰島素的作用,使身體出現胰島素阻抗,導致血糖升高。
一般來說,妊娠糖尿病多發生在懷孕 24 週至 28 週之間,因此醫師通常會在此期間安排篩檢,因為此階段胰島素阻抗最為明顯,能較準確地診斷妊娠糖尿病。此外,對於高風險族群(如 BMI 過高、家族有糖尿病史、曾有妊娠糖尿病病史者),醫師可能會在懷孕初期(如 12 週)就進行早期篩檢,以便及早介入管理血糖。
🍼 妊娠糖尿病對母嬰的影響
血糖過高不僅影響媽媽的健康,也可能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包括未來罹患代謝疾病的風險增加,例如兒童期肥胖、胰島素阻抗及第二型糖尿病。此外,研究顯示,妊娠糖尿病可能影響胎兒神經發育,增加學習與行為發展問題的機率。因此,孕期控制血糖不僅有助於當下的健康,也能降低寶寶未來的慢性病風險。:
👩🏻 對媽媽的影響
- 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會增加妊娠高血壓的風險。
- 早產與難產:高血糖可能導致胎兒體型過大(巨嬰症),增加剖腹產或生產併發症的風險。
- 產後糖尿病風險:曾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產後轉變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較高。
👶🏻 對寶寶的影響
- 胎兒過重(巨嬰症):容易導致難產,出生後也較容易肥胖。
- 低血糖:寶寶出生後可能因為體內胰島素過高而發生低血糖。
- 未來糖尿病風險增加:研究顯示,母體懷孕期間血糖過高,會增加寶寶未來罹患糖尿病與肥胖的機率。
🍼 妊娠糖尿病的原因與高風險族群
影響妊娠糖尿病發生的因素包括:
- 家族遺傳: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機率較高。
- 年齡較高:懷孕年齡超過 35 歲的女性,較容易有胰島素阻抗問題。
- 肥胖或過重:BMI 大於 25 的孕婦風險較高。
- 不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攝取過多精緻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飯、白麵包)和缺乏運動,會加重胰島素阻抗。
- 曾有妊娠糖尿病病史:曾在過去懷孕期間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未來懷孕時再次發生的機率較高。
🍼 妊娠糖尿病的常見症狀
妊娠糖尿病的症狀通常不明顯,但如果血糖過高,可能會出現以下現象:
- 頻尿
- 極度口渴,即使喝水仍感覺乾燥
- 極度疲倦、嗜睡
- 視力模糊
- 反覆感染,如陰道感染或口腔念珠菌感染
若孕媽咪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向醫師諮詢,進行妊娠糖尿病檢測。
🍼 如何預防與控制妊娠糖尿病?
1. 健康飲食 🥬
孕期飲食應避免精緻糖類與過量碳水化合物,改以 低升糖指數(GI) 的食物為主,例如:
- 全麥麵包(如大約翰全麥烘焙的 100%全麥麵包)
- 糙米、燕麥、藜麥
- 豆類與堅果類
- 低糖水果(如蘋果、奇異果、藍莓)
- 高纖蔬菜(如地瓜葉、花椰菜)
大約翰全麥烘焙堅持使用 100% 全粒粉製作真正的全麥麵包,製作過程不添加油脂與糖分,完整保留小麥營養,能穩定血糖,是孕媽咪的想吃麵包解解饞時的首選!
2. 規律運動 🏃
每天進行 30 分鐘的輕量運動(如散步、孕婦瑜伽)能有效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幫助血糖穩定。
3. 定期監測血糖 📈
孕期建議自我監測血糖,並與醫師、營養師討論飲食與血糖管理計畫。
4. 控制體重 ⚖️
懷孕期間的體重增加應保持在合理範圍內,以減少胰島素阻抗的風險。根據美國國家醫學院(NAM)的建議,孕前 BMI 不同的孕婦應該遵循以下體重增加範圍:
- BMI < 18.5(過輕):建議增加 12.5-18 公斤
- BMI 18.5-24.9(正常):建議增加 11.5-16 公斤
- BMI 25-29.9(過重):建議增加 7-11.5 公斤
- BMI ≥ 30(肥胖):建議增加 5-9 公斤 合理控制體重有助於降低妊娠糖尿病及其他妊娠併發症的風險,確保母嬰健康。
結語
妊娠糖尿病雖然是孕期常見的健康問題,但透過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與良好血糖監控,大部分孕婦都能順利度過孕期並恢復正常血糖水平。選擇 大約翰全麥烘焙的全麥麵包,守護自己與寶寶的健康!
📢 大約翰全麥烘焙 提供100%全麥、黃金黑麥等低升糖麵包,即刻前往 官方網站 訂購,享受健康無負擔的美味選擇!
小提醒🔔:全麥麵包或者任何食物都應控制食用份量、不過量且搭配均衡飲食,才不會造成血糖劇烈波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