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障礙是什麼?從症狀、成因到治療,一篇搞懂如何自救與助人
飲食障礙是一類複雜的心理疾病,包含厭食症、暴食症與嗜食症等。它們不僅影響飲食行為,更可能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本文將帶你了解飲食障礙的常見症狀、多元成因、對身體的影響,並提供心理治療、營養指導等具體解決方案,幫助你或身邊的人重拾健康。
什麼是飲食障礙?
飲食障礙是一類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為對食物、體重及體型的過度關注。患者通常出現異常的進食行為,可能伴隨身體健康的重大危害。常見的飲食障礙包括:
1. 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厭食症患者會極度限制食物攝取,導致體重遠低於健康標準。他們通常對自己的體型有扭曲的認知,並對體重增加有強烈的恐懼。
2. 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暴食症患者會定期進行大量進食(暴食),隨後採取自我誘發嘔吐、過度運動或使用瀉藥等方式來彌補過度飲食行為,以避免體重增加。
3. 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暴食症患者會出現失控的暴飲暴食行為,但不會進行補償行為,這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及健康問題,如肥胖和糖尿病。
4. 其他特定飲食障礙(OSFED)
此類飲食障礙是指不完全符合上述分類但依然對健康及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的異常飲食行為,如夜間進食症候群或選擇性飲食障礙。
飲食障礙的成因
飲食障礙的成因通常來自多種因素交織,包括心理、社會文化與遺傳等因素。以下是常見的成因:
1. 心理因素
自我形象扭曲、低自尊、焦慮及憂鬱等心理問題是飲食障礙的主要原因。許多患者透過控制飲食來應對壓力或內心的情緒困擾。
2. 社會文化壓力
現代社會普遍推崇瘦身體態,尤其是媒體與社群網路對「理想體態」的過度宣傳,容易讓人們對自己的外表感到不滿,進而誘發飲食障礙。
3. 遺傳與生理因素
研究顯示,飲食障礙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如果家族中有飲食障礙或精神健康問題,個人的罹患風險可能較高。此外,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Serotonin)的失衡,會影響情緒管理及食欲控制。
【 延伸閱讀 】人為什麼會厭食、暴食?淺談飲食障礙症的成因
飲食障礙的影響
飲食障礙對身心健康有廣泛且嚴重的影響,可能危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關係。
1. 身體健康問題
長期營養不良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及免疫系統衰弱。對於嚴重的厭食症患者,可能面臨器官衰竭的風險,甚至致命。
2. 心理健康問題
飲食障礙通常伴隨著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這些情緒障礙可能加劇飲食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3. 社交孤立
患者可能因過度關注飲食和體型而避免社交活動,這會進一步導致孤立感,影響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
如何解決飲食障礙?
解決飲食障礙通常需要心理治療、營養指導及長期的支持系統。以下是具體的治療與解決方案:
一、心理治療
1. 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認知行為療法是目前治療飲食障礙的主流方法之一。透過調整患者對食物與身體形象的扭曲認知,幫助他們修正不健康的飲食行為。
2. 心理動力學治療(Psychodynamic Therapy)
此療法著重探索患者潛在的情緒創傷與早期人際關係,協助理解病因,重建心理健康。
3. 動機式晤談療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
強調患者自主改變的動力,透過引導方式幫助患者面對並願意調整不良行為,對於容易復發者特別有效。
4. 復發預防計畫
治療過程中應納入復發預防機制,協助患者辨識早期徵兆,並提前擬定應對策略。
二、營養指導
1. 個人化飲食計畫
營養師會根據患者身體狀況與進食能力,安排從液態到固態、由少至多的循序恢復飲食,確保營養均衡與心理適應。
2. 補充必要營養素
針對營養不良的狀況,適時補充維生素D、鈣、鐵、蛋白質等,改善身體機能。
3. 飲食日記與監控
鼓勵患者記錄每日飲食與情緒反應,作為找出異常進食誘因與建立新行為模式的依據。
三、建立支持系統
1. 家庭支持與家庭治療
家人需了解病情與支持方式,透過家庭治療學習如何避免加重壓力,成為患者穩定的後盾。
2. 同儕支持團體
與相同經歷的患者交流,可帶來認同感與鼓勵,有助於穩定情緒與持續康復。
四、強化自我認知與情緒管理
1. 正念冥想(Mindfulness)
幫助患者學會活在當下,非批判性地觀察自己的情緒與想法,進而降低焦慮與壓力。
2. 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
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減少過度自責,是恢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3. 藝術治療
透過繪畫、音樂、舞蹈等創作形式,協助患者表達無法言說的情緒,釋放壓力、修復內在。
五、長期追蹤與維持支持
1. 持續心理治療
即使康復後,仍建議定期進行心理諮詢,以即時處理情緒波動、降低復發風險。
2. 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培養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良好作息,是長期維持康復狀態的重要基石。
結語
飲食障礙是一種結合心理、生理與社會因素的複雜疾病,需透過心理治療、營養指導與支持系統共同介入。若能及早接受治療,配合長期支持,多數患者皆可逐步康復、重拾健康人生。
若你或親友正面臨飲食障礙的困擾,請儘早尋求專業協助,不要獨自承擔。健康的你,值得被守護。
【 延伸閱讀 】吃太多與不想吃—認識飲食障礙症(Eating Disorder)